做评测我们是认真的#三双跑鞋对比评测详解

156

深夜继续进行评测系列,本次评测的对象不是篮球鞋,而是选择更贴近寻常大众的跑鞋,相对于篮球运动而言,跑步这项运动的受众面更广,运动门槛更低,老少咸宜。而随着全民健身热的普及,很多城市都开始举办全程马拉松或者半程马拉松,更是进一步带动了跑步热的兴起。因此本期评测选取了三双跑鞋进行对比评测。分别是Adidas Salvation2、Asics Kayano22以及NIke Pegasus31。 首先对于跑鞋和篮球鞋之间性能和配置的区别,笔者通过大量的实战和观察,总结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跑步鞋的鞋楦通常比篮球鞋更大众,适应性更强。因为篮球鞋尤其是明星系列的签名篮球鞋,首先要的考虑的是球星本人的运动习惯、脚型、足弓高低、脚底受力分布等因素,而跑步鞋则更多的面向大众,鞋楦的设计在铸模阶段就已经考虑大多数普通跑者的感受。鞋底的纹路不同,因为跑步主要是以直线匀速运动为主,所以跑鞋的纹路大多是分散状且分割形态居多(尤其是前掌)),为的是更好的启动和发力;而篮球鞋因为涉及到大量的变速和变向运动,常规的纹路以人字底为主,目的是提供良好的抓地力,为下一个动作做准备。 二、鞋子对于重量的追求不同,虽然现在的篮球鞋随着科技的发展,鞋面的轻量化已经是大势所趋,但是相较于跑步运动,篮球鞋最注重的还是缓震和对双脚的保护。而对于专业的马拉松选手和职业运动员来说,对于鞋子最看重的就是重量,尤其是冲刺阶段,越轻的鞋子所消耗的能量就越少,对成绩的提高就越多。所以大家可以在电视中看到马拉松运动员和职业选手的鞋子是非常轻的,而且只适合比赛时使用,这也是为什么这类鞋子在市面上很少能看到(如下图),

这类新款因为并不适合普通大众使用,顾不在咱们此次的评测行列之内。我们评测的跑鞋其实应该叫做“慢跑鞋”,顾名思义,所谓的慢跑,并不是为了追求速度,而是为了在跑步过程中让身体得到锻炼,而且又不会受到伤害。

第三,鞋底的纹路不同,因为跑步主要是以直线匀速运动为主,所以跑鞋的纹路大多是分散状且分割形态居多(尤其是前掌)),为的是更好的启动和发力;而篮球鞋因为涉及到大量的变速和变向运动,常规的纹路以人字底为主,目的是提供良好的抓地力,为下一个动作做准备。同时,跑跌鞋底大多加入了碳元素,为的是能够在公路跑或者水泥地上跑步时增强耐磨性和摩擦力。

对于如何选择慢跑鞋,或者说怎样的慢跑鞋才是适合自己的呢?想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脚是哪种类型的脚,根据跑步时脚部的内翻程度,我们的脚型可分为 under pronation(内翻不足、也叫外翻), neutral/normal(正常), over pronation(内翻过度)。 这么说可能还是有些抽象,具体来说,跑步时后掌前掌都是外侧磨损叫under pronation内翻不足,后掌外侧磨损、前掌内侧磨损叫over pronation内翻过度。那么可能有朋友要问了:“有后掌内侧先磨损的人吗?”不能说没有,笔者只能说极少,这种情况是要看医生矫正的,因此这里不详细讨论后掌内侧磨损的脚型。 如果还是觉得不够具体?请看下面的大图:

下图依次为:正常、内翻、外翻

也可以拿双旧的跑鞋看看鞋底的磨损程度,大致可以看出你究竟属于哪种类型。其中普通的under pronation外翻跑者,以外侧着地,同时从外侧离地;而normal正常的跑者,脚部会以外侧着地,同时以中掌离地;而over pronation内翻跑者以外侧着地,从内侧离地。因此会导致磨损的区域如下图所示。(注意: 红色区域为鞋底易磨损区域) 而a、b、c三种情况为扁平足的脚型(一般为内翻过度),分为mild轻微内翻、moderate中等内翻和severe严重内翻(甚至出现了前面所说的后掌内侧磨损的情况)。由于篇幅有限,在这里也不对扁平足的情况作详细介绍。

我们要根据自己跑步时脚部的内翻程度来选购慢跑鞋,一般慢跑鞋都分成三类:缓震(cushion),稳定(stability),控制系(motion control),缓震系针对的是under pronation外翻与neutral正常,而稳定系与控制系针对的是不同程度的over pronation内翻。 下面笔者为大家一一介绍这三种类型的跑鞋以及相关品牌的当家科技,供大家选购时参考。 一、缓震系(cushion): 主要适用于正常足,无过分内/外八字脚,没有出现过严重的崴脚,跑步前脚掌着地,不需要过分强调对足弓的支撑和脚跟矫正功能的,体型较小的初学者穿着。 有我们熟悉的有 Asics亚瑟士的 Gel-Kinsei金星系列、 Gel-Nimbus系列、 Gel-Cumulus系列,以及New Balance新百伦的 1080系列、 840系列,Saucony索康尼的Cortana系列、 Triumph系列、 Ride系列,还有Nike耐克的Air Max+系列、Mizuno美津浓的 Wave Prophecy系列、 Wave Creation系列、 Wave Rider系列。 相关的缓震技术有:Asics的GEL缓震凝胶和I.G.S.吸震系统、New Balance的ABZORB吸震材质、Saucony的PowerGrid缓震中底、Mizuno的INFINITY Wave全掌减震结构。 二、稳定系(stability): 主要适用于需要一定的足弓支撑和脚跟矫正,有轻微的内/外八字脚,后脚掌着地,经常跑步需要对脚部给予支撑保护,跑鞋重量稍重。市面上大部分跑鞋属于cushion、stability这两类,两者性能区别较小。 常见的有 Asics亚瑟士的 Gel-Kayano系列、 GT-1000系列、 GT-2000系列,以及New Balance新百伦的 1260系列、 870系列,Saucony索康尼的 Hurricane飓风系列、 Omni系列、 Guide系列,adidas阿迪达斯的adistar Boost系列。 相关的稳定技术有:Asics的Dynamic DuoMax引导系统、New Balance的Stabilicore支撑科技、Saucony的Sauc-Fit稳定系统。 三、控制系(motion control): 主要适用于严重内八字脚现象,曾经崴脚受伤、脚踝力量差,体重偏大,跑步全脚掌着地,需要更多的支撑和步姿矫正,防止受伤。相比前面两类跑鞋,控制系跑鞋重量更大,保护和缓冲性能也更强。 常见的有Asics亚瑟士的 Gel-Forte系列,New Balance新百伦的 1340系列,Saucony索康尼的Stabil CS系列,Mizuno美津浓的Wave Alchemy系列等。 相关的控制技术有:Asics的Heel Clutching System脚跟稳定系统、New Balance的Stabilicore支撑科技+T beam中底稳定板;

以上给大家介绍和普及了该如何选购适合自己的慢跑鞋,那么接下来言归正传,对本次进行对比评测的三双跑鞋进行系统分析。 首先先介绍下笔者的跑步情况,笔者从2009年开始进行系统性跑步训练,每周基本跑六天休息一天,每次的跑量控制在十公里以内,配速在1公里/5分钟。每月的跑量基本在二百五十公里左右。从2010年开始参加半程和全程马拉松,全程最好完赛成绩是3小时14分。

笔者选取的三双跑鞋,分别是ADIDAS SALVATION2,ASICS KAYANO22,NIKE PEGASUS31,每双跑鞋都经历了800公里以上的距离,跑步场地既有柏油马路,也有塑胶跑道和跑步机,主要还是以柏油马路为主。三双鞋子既有像SALVATION2 和K22这样稳定系的旗舰产品,也有PEGASUS31这种缓震系的经典作品。在下面的评测中,Salvation2简称“S2”,KAYANO22简称“K22”,PEGASUS31简称“P31”。 打分机制依旧是满分10分,我将从外观、舒适性、缓震、防侧翻和稳定性、耐磨性、透气性、包裹性和安全性等方面进行评测。 外观:salvation2: 9分,K22:9分,Pegasus31: 8分 从三双鞋子的外观,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跑鞋外观设计的演变趋势,那就是跑鞋的设计日趋轻量化,外观也更加流线型和潮流化。如下图KAYANO系列和Pegasus系列的演变所见:

Salvation2我是2010年10月购买的,那时候的跑鞋设计还是遵从传统的泡棉网眼和三明治网布的设计,即使使用了“Active Formotion”技术(旨在提高球鞋的拉伸性和包裹性),但是鞋子的外观还是是呈圆润型,更像大家心中传统的“旅游鞋”,而Pegasus31的购买时间是在2014年的8月份,鞋面也由三明治泡棉网布更新成了双层工程网布和人工材料相结合,并且以跑鞋之身借鉴了篮球鞋内外靴的架构方式,大家看到的白色网布可以看作内靴,以包裹脚面为核心功能;而黑色的外层则以支撑鞋体架构为主诉求。反光条被安排在了脚跟两层之间的位置。而K22的购买时间最晚,于2015年9月入手,此时的鞋子设计更加流线型和潮流化,鞋面也变成了双层透气织物面料,鞋面的工程网眼则被更轻薄的网面鞋面代替。整个鞋面都使用无缝材料缝合而成,在鞋面上看不到了在之前的跑鞋随处可见的车缝线,在前部和两侧的FluidFit鞋面使用热贴合材料代替以往的缝合支撑技术,在保证鞋面支撑的同时也能提高舒适性。对于外观的打分,如我以往所强调的,完全是见仁见智的事情,出于对传统老鞋的怀念以及新近跑鞋的欢迎,我给S2和K22打9分,P31给8分(扣掉的一分在于反光条的设计缺失)。

舒适性:S2:9分,K22:9.5分,P31:8.0分。 对于三双鞋子的舒适性,S2作为6年前出产的老鞋,在当时阿迪达斯对于跑鞋的定位中,Adistar Salvation系列是作为最顶级的稳定系跑鞋定位的,鞋面运用的Active formotion技术,其实是一种运用鞋带和鞋面联动的技术,使脚背和足弓之间形成了一个环状的固定区域,当跑者系紧鞋带之后,Active Formotion会根据跑者的脚型来调整鞋面,从而更贴合跑者的足部,以此来提高舒适性,同时S2的后跟还运用了阿迪达斯独有的Geofit技术,一种针对鞋内部结构的技术,根据脚部结构特点在合适的地方放置衬垫,以此增强合脚性和舒适度。而同样作为稳定系旗舰跑鞋的K22,它的舒适性则需要和前代的鞋子进行对比才更为直观,在 K 21 上,鞋面使用的是 Asics 标准的“三明治”网布,这种设计可以很好的支撑起鞋型,在没有外部支撑的情况下也能保证鞋面不会塌陷,同时能提供很好的包裹性,缺点是这种材料的手感着实不好,所以 Kayano21 在鞋仓内增加了一个内衬,以此来保证双脚在鞋仓内的舒适度,可是这样带来的最大问题是鞋子的透气性比较差。K22 在鞋面设计和材料上都进行了比较大的调整,除了鞋面由原先的“三明治”网布调整为双层透气织物面料,鞋面前部和两侧的用热贴合材料代替了原有的缝合技术,保证鞋面支撑的同时也能确保舒适性。K22 整个鞋面都使用无缝材料缝合而成,因此在不需要内衬的情况下也不用太过于担心双脚的舒适度。K22鞋舌上部分和内里使用的是柔软、速干材料,可以增加鞋子的亲和度、舒适度,避免出现鞋舌顶脚的情况,下半部分则是使用的是工程的网布。而K22的鞋带都采用扁平设计,鞋带两侧加入了耐阻性设计,防止运动中出现频繁鞋带散开的麻烦。K22 使用的是 Ortholite 鞋垫,这种鞋垫在行业里面也是有口皆碑的,具有透气,吸汗,防臭、防霉、抑菌,缓冲……等特点,柔软的 Ortholite 鞋垫大大提高了 K22 的舒适度和亲和度,而ComforDry40 鞋垫技术在透气、快干、缓冲以及抗微生物上相比于其它鞋垫都具有相当大的优势。而P31作为一双缓震系的次顶级跑鞋,它的舒适性就不那么尽如人意了,虽然也同样使用的是Ortholite 鞋垫,但是因为鞋子前掌的设计偏窄,对于脚宽的跑者来说可能就谈不上什么舒适性了,可能这也和P31的定位有关,本身P31就专注于短距离快速跑的定位,同时为了更好地启动,所以它的前掌设计的更为狭长。因此相对于S2和K22前掌更为宽松舒适的设计(当然Asics以及旗下包括K系列等很多跑鞋一直是可以选择鞋楦的,从D到2E都有,在国内的阿迪达斯和耐克在这方面做得就欠缺很多了),P31就显得“挑人”了。并且由于P31在足弓处缺少侧向支撑设计,所以笔者在跑步距离5公里以上时,足弓就会感觉稍有些酸痛。而S2和K22则过渡的非常顺滑。所以在舒适性方面,我给K22的分数是9.5分,S2的分数是9.0分,而P31只给8.0分。

防侧翻和稳定性:S2:9.5分, K22:9.5分,P31:8.5分 而作为长距离慢跑的过程中,鞋子的稳定性是一项核心指标,中底越轻,便越不稳定,也越不耐用。所以如何在保证舒适度的情况下跑鞋仍提供稳定性,尤其是随着奔跑距离的增加,跑者的足外翻程度也会随着跑步距离产生变化。 S2的鞋子中底内部采用的是一种Pro-moderator 技术,区别与其它品牌经常采用的高密度防内翻的方法,这款鞋子内侧用到了更为轻质的TPU膜片来抑制内翻的发生,用手触摸这个膜片的硬度较高,稳定性不错,并且材质非常轻。因为Salvation2是面向大体重的顶级款,所以(如图所示)我用红笔勾画出来的鞋底内侧大面积的那部分膜片从足弓一直扩展到了后跟位置,而鞋身中下部的TORISON SYSTEM技术,和内侧的Pro-moderator技术遥相呼应,不能单独的看其中任何一个部分所起的作用,两者的结合所起到的稳定效果非常强大。

K22则在足弓支撑处使用了独有的 Guidance Trusstic System(就是鞋底井字旁的银色TPU) 和Guidance line重心引导系统(鞋底从前掌一直贯穿到后掌的那条黑胶线,或者叫引导槽),这种引导槽,从官方的介绍中说可以有效地引导脚跟到脚趾的姿势,提供一个平稳而舒适的跑步旅程,同时还可以减少能量消耗和延缓疲劳。 此技术在前几年还没有,笔者通过大量的实践中感觉Guidance Line能有效的缓解不太严重的内翻和外翻。而对于Guidance Trusstic System技术,它一般用树脂叠加在中足部位,来加强足底韧性,提高稳定性。最早的中桥是比较厚的塑料片(例如NIMBUS 7就是如此),而现在的Trusstic System比以前薄了许多,并由以前的完全覆盖形式变成了镂空井字形(见下图)。

同时配合中底的Dynamic DuoMax支撑系统(动态双密度防倾斜装置),其实原理就是运用一种双密度EVA结构(如下图)。能够提供支撑性能,有效防止脚倾斜,帮助减少和平衡运动中脚外翻或内翻的影响其。主要作用在于同样是防止足外翻型的跑者过度内旋,这类型跑者在运行时足部大都先以内侧落地。所以作为跑皇级别的K22,综合利用了上述技术提供了同样出色的稳定效果。

而P31作为定位在次顶级缓震系跑鞋,与另外两款稳定系旗舰鞋相比,在鞋子的稳定性上就不那么专注和投入了,无论是在鞋底中掌还是鞋中底内侧,都没有设置专门的防侧翻装置。但是笔者在穿着P31进行慢跑的时候,对于鞋子基本的感受是其稳定性和防侧翻还是表现的中规中矩,贯穿鞋子整个中底的引导线技术(怎么听着那么耳熟~~)为鞋子中底的稳定性提供了一定的帮助。而从下图的对比可以看到,笔者用力使劲儿扭转三双鞋子的中底时(这种强度比日常慢跑要大得多),S2几乎纹丝不动,K22也只有小幅度的侧翻,而P31的中底则很轻松地被扭转。

我们再看三双鞋子的后跟设置,S2在后跟设置了一个半弧形的TPU,用手一摸能明显感觉到TPU的质地很硬。而K22在鞋子后跟同样使用了硬质TPU的设置,与此同时还设计了大小不一的两个三角形来对后跟进行稳定性加持。在跑步过程中能够明显感觉到后跟的保护作用。另外,鞋跟处标志性的“I.G.S”标示也是Asics所特有的部分,IGS不是某一项技术,全名Impact Guidance System,缓冲吸震系统,这是个技术包的统称。据ASICS官方宣传采用I.G.S.技术集合的跑鞋在避震性,抓地性,透气,弯曲性,轻量化,耐久性,稳定性和包裹性方面都有更出色的表现,我个人认为这就是在卖概念,噱头的成分偏多。而P31在后跟方面虽然没有专门的设计,就是简单的从鞋面两侧到后跟的缝合,但是鞋跟的质地也是由TPU进行的填充,感觉偏柔软,对双脚的保护性不如S2和K22。因此,综合来讲,在防侧翻和稳定性方面,S2和K22我给9.5分,P31我给8.5分。

耐磨性和抓地:S2:8.0分, K22:8.5分,P31:9.5分 如我前文所说,这三双鞋都陪伴我跑步距离在800公里以上,我也觉得如果没有那么多的积累也没法把对比评测写好。所以这三双鞋的抓地力和耐磨性都是非常优秀的。S2前掌大底用到了Blown Rubber,也就是常提到的发泡橡胶,特点就是轻质而且耐磨性良好,而跑长了才发现这部分的耐磨性比想象中的要好很多。但是经过800多公里的慢跑之后,鞋子的前掌外底已经磨出了海绵(如下图)。而S2的后掌则使用了Adiwear技术,相较于之后阿迪达斯所出的顶级跑鞋都配备了马牌橡胶技术而言,S2后掌的耐磨性只能说不错。而经过长距离的慢跑之后,大底的纹路也基本上模糊不清了,抓地力自然也下降不少。

而K22的外底要相对好一些,Kayano 22 的大底使用了AHAR+的超级耐磨材料,同时我们在图中可以看到K22前后掌的咬花的设计十分用心,与鞋子的凹槽条设计组成一个个小三角形结构,这种三角形结构的应用,除了增加抓地力和耐磨力之外,也使得 Kayano 22 能够更加地适应复合地形与恶劣天气下的跑步活动。从图中也可以看到鞋子除了前掌内侧的花纹磨损较为严重之外,其它位置的纹路还是非常清晰可见的。

在耐磨性方面,给我最大惊喜的是P31,除了使用了传统的华夫大底之外,P31在鞋底可以说没有其他的噱头,但是从对比图就可以看到,P31的耐磨性是最好的,整个鞋底几乎没有非常严重的磨损,鞋底的纹路也非常清晰可见。并且鞋子前掌使用的这种点状加侧曲线形的纹路设计,为正常足弓尤其是高足弓的人来说会习惯性的用脚外侧先触地然后向内滚动的跑法提供了很好的支撑和抓地,另外值得一提的是,P31的鞋底使用的是环保可回收材料。所以说,并不是价格最高、技术堆砌最多,性能就一定是最好的。

所以在耐磨性和抓地方面,S2我给8.0分,K22得到8.5分,P31则得到9.5分的高分。

透气和包裹性: 透气性:S2:8.0分,K22:8.5分,P31:9.5分 包裹性:S2:8.5分,K22:8.0分,P31:8.5分 原本来讲,透气性和包裹性是一对矛盾的指标,一般来说透气性好的鞋子,鞋面填充物较少,包裹性要差一些。而随着科技的进步,篮球鞋也好,慢跑鞋也罢,鞋面的轻质已经作为一种不可逆的趋势。所以对于鞋子的透气性和包裹性我分开进行评分,但是这两个指标放在一起讨论。现在各大厂家也在努力追求鞋子包裹性和透气性的平衡。S2使用的还是传统的三明治网眼布和泡棉,在鞋子的鞋舌处、鞋头和鞋面都遍布着很多网眼,但是因为填充物的大量存在,所以鞋子的透气性很一般,即使是在秋天和冬天的季节,笔者在跑完步之后袜子基本都会湿透。但是因为鞋面使用了Active Formotion技术,这种大量使用在运动服上的立体剪裁技术,搬到了鞋面之后对于S2的包裹性如虎添翼,在笔者系紧所有鞋带之后,鞋子就好像动态的贴在笔者的脚上,即使经过长距离的奔跑之后也没有出现松动的情形,尤其是每次转弯动作的时候能感觉到双脚被牢牢的固定在其中。而K22和P31的鞋面透气性相较于S2来讲则要优秀的多,P31的鞋面外部采用工程网眼材料用于提高透气性,黑色网布下还有白色内衬,前者用来提高透气性,后者提升脚感。而如我前文所说,P31的跑鞋的亮点,在于P31的鞋身借鉴了篮球鞋内外靴的架构方式,大家看到的白色网布可以看作内靴,以包裹脚面为核心功能;而黑色的外层则以支撑鞋体架构为主诉求。所以P31的透气性和包裹性表现的都非常出色,不愧为速度型跑鞋的代表之作。而K22鞋面由原先的“三明治”网布调整为双层透气织物面料,不过坦白讲K22内层的网面相对来说要厚上很多,所以从鞋子内部看几乎看不到透气网眼,因此在偏热的天气下K22的透气或许会是一个问题,不过目前接近冬天,或许保暖性成为K22的一大利器。而整个鞋面都使用无缝材料缝合而成,在鞋面上看不到了在以往随处可见的车缝线,在前部和两侧的FluidFit鞋面使用热贴合材料代替原有的缝合支撑技术,在提高鞋面包裹性的同时也能提高舒适性。不仅如此,K22还在鞋面两侧内部加入了三处支撑,以弥补外部支撑和包裹性可能不足的情况,帮助提高鞋面包裹和稳定性。但是遗憾的是,笔者在穿着K22跑步的时候,鞋子的包裹性不如其它两双鞋,即使在笔者完全系紧鞋带的情况下,鞋子在跑动一段距离之后就有松弛的迹象,我认为可能是和鞋子的鞋带系统设计有关,S2使用的Active Formotion和鞋带系统相关联的设计,所以在系紧鞋带之后,鞋面的包裹度要比像K22这种单独鞋带系统的包裹性要好不少。所以,在包裹性方面,P31表现最好,S2次之,K22表现垫底。在透气性方面,P31同样表现优秀,K22次之,S2表现垫底。

通过图片可以明显的看出“三明治网布”、双层透气织物面料、双层工程网面的区别。

缓震性:S2:8.5分, K22:9.0分,P31:8.5分。 相信对于鞋子的缓震性的对比,才是大家关心的重中之重。其实,对于长距离的慢跑而言,鞋子本身的缓震只是辅助性的,真正给身体带来缓震作用的主要还是我们自己的足部和腿部,所以有经验的长跑发烧友,都很注重腿部和足部的力量训练。言归正传,S2的缓震技术使用的是Adidas经典的前掌Adiprine+,后掌Adiprine,以及如今已经绝迹了的开窗式3D Formotion技术,关于Adiprine技术相信很多朋友都已经非常了解,这项具有二十多年的缓震胶技术早已经广泛使用在阿迪达斯所有的运动鞋系列,前掌的AdiPrine+主要起回弹的作用,后掌的Adiprine主要起缓震的作用。这种缓震胶技术不仅仅是阿迪达斯在用,包括李宁的CUSHION和BOUNSE技术,UA的CHARGED技术等,都是利用分子间的空隙而产生的形变来来进行缓震。其原理都大同小异,只不过各家的名字和配方略有区别。优点是成本低、缓震效果好,缺点是使用寿命受限,随着跑步次数和距离的增加其寿命会逐渐缩短。

S2重点要说的是设置在后跟的Formotion技术,在这里要纠正大家一点,Formotion技术严格来讲并不是一种缓震技术,而是应该被看做鞋底的水平方向的稳定科技。在这里我引用当时官方的一段介绍:“ForMotion其基本的升级理念就是,不仅要把球员做动作时的力量缓冲掉,更要把水平方向的牵引力在第一时间释放出去,以便球员可以更快地做出切入,急停等动作。”一般来说,穿着普通篮球鞋打球时往往存在这样的问题:前脚掌的中心部位减震效果很好,但是在前脚掌内侧的部位,也就是做切入动作时用到的部位的减震效果并没有中心部位的好,长时间运动后甚至会有酸痛的感觉,而ForMotion将脚分成左右两部分,外侧使用常规减震科技,主要于垂直跳跃时发挥功效,内侧则以若干个ForMotion技术替代传统的减震科技,不仅保证了脚步内侧的减震效果, 同时得益于ForMotion技术单元的构造,不论从任何角度做出切入动作,鞋底都能与地面更好的贴合;这也意味着引用 ForMotion科技的球鞋可以在急停或或切入过程中更快地给予穿着者力量回馈。如果觉得ForMotion所追求的仅仅是速度,那么不得不说我们误会了开发者的衷 ,ForMotion真正追求的是球鞋对地面的控制力。其高性能也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adidas的研发小组与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的生物力学系一起,对ForMotion的性能特征进行了测 试。测试结果表明,ForMotion不仅能够帮助双脚更快的定位,并且可以使水平方向的牵引力更迅速地作用于地面,更有降低急停或变向这类激烈动作对膝盖造成的冲击力的效果。

而为了更好的让大家看到3D Formotion的内部结构,借鉴两一张网络的用图,如下图所示:

所以这种Formotin技术本身并没有缓震材料,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缓震技术,Formotion的应用更多是为了给跑者提供一个顺滑过渡和落地的保护,同时为做下一个动作积蓄力量做好准备。笔者在跑步的时候也能够感觉到Formotion的设置确实在稳定性上提供了不少保障,不过作为稳定系的旗舰产品,有这样的表现也在情理之中。

说完了S2,再说说K22的缓震,K22的缓震可以认为是一个系统工程,设置在中底的FluidRide 2.0缓震材料(就是紫色鞋身和鞋底之间把部分的黑色材料)

搭配GEL果冻胶避震材料组合让K 22继承了K系优秀的缓震性能,略有调整的DYNAMIC DUOMAX动态支撑系统则为K22提供持久的稳定性能。鞋垫作为冲在缓冲的第一线承受着身体的大部分压力,K 22使用了十分柔软的ComforDry X40舒适快干鞋垫,缓冲的第二道防线由FluidRide组成,相对来说触感更柔软的FluidRide能够在最先吸收最强的压力,并且带来相对出色的回弹性能。经过FluidRide之后,压力则来到了被赋予了一些神奇色彩的GEL果冻避震胶,在这里压力被GEL逐渐分解,最后到达K 22的泡沫中底。为了更直观的了解K22的缓震技术,借用下网上找来的一张结构图和拆解图来给大家参考:

恰巧找来的这张拆鞋图和我日常穿着的K22的颜色一模一样,这样讲解起来也比较直观。大家可以看到,鞋子中底上的GEL缓震果冻胶其实非常少,只有沿着鞋子前掌外延一小部分和后掌外侧的一部分有,所以GEL能够起到的缓震作用非常有限,主要是视觉效果上非常好。真正发挥缓震作用的,其实是鞋子鞋垫下面浅蓝色的部分和鞋子中底深蓝色的那部分缓震泡棉,也就是Fluidride技术,也就是浅蓝色缓震+深蓝色发泡材料,其中上层为SpEVA,下层为solyte,也就是Asics的双密度中底——FluidRide,一个负责缓震,另一个负责回弹。 这种缓震技术的材料本质上还是EVA材料,而因为spEVA这种材料密度高重量大,原本在Asics后续的高端跑鞋都渐渐消失了,但是考虑到单纯用solyte这种低密度材料的话,密度越低的缓震材料,其寿命会越短;相反,密度高的缓震材料,尽管重量略重,但是寿命相应的也会长一些,因此对于竞赛跑鞋来说,轻量化是命脉,但对于我们这些业余爱好者来说,反正我使用寿命应该比轻量化更重要。所以从K20开始,spEVA又复活了——所谓的FLUIDRIDE材料,其实就是一部分spEVA和一部分SOLYTE,兼顾了长寿命和轻量。 这种鞋子刚开始穿感觉还不明显,等踩开了之后鞋子的缓震效果还是很不错的。笔者基本上在跑了十次左右就把鞋子踩开了,这个要因人而异。另外,对于GEL果冻胶,此技术在1980年发明以后,就成为了ASICS的看家本领。号称6米高落下鸡蛋在硅胶材料上都不会摔破。 其本质是硅胶材料,由于GEL的成本比较贵,而且重量惊人,所以出于价格和鞋子重量的考虑,Asics很少使用全掌GEL,并且硅胶因为材料的特殊性,其稳定性一直是个大问题,因此从实际穿着跑步的角度来看,全掌GEL的缓震不见得比GEL+EVA材料的效果更好。

说完了S2和K22,接下来就该介绍P31了,虽然P31的缓震技术只使用了后掌ZOOM这么一个气垫,但是缓震技术本来就是一个系统工程,P31在中底沿用耐克Cushlon发泡材质,同时取消了过去中底大沟槽的设计,改成了密集的小减震槽的结构。这样增加了整个中底的完整性同时也并没有损失减震的效果,更重要的是传统材质在作用力回馈的性能上比新型材料更加稳定,因此那些对于lunar和boost“踩在屎上”的抱怨不会发生在P 31的身上。Zoom Air技术一直以来都是Nike运动鞋科技的代表,不同于Air Max镂空气垫的形式,Zoom Air的实体气垫能够提供更为优异的固态缓冲效果。而笔者在进行长距离奔跑的时候,P31前掌的回馈感和贴地感也是最为迅速的,可能这也和鞋子前掌没有任何附件技术有关,所以鞋子前掌的中底就没有那么厚。

另外,再对比一下三双鞋的鞋垫,K22和P31都使用了Ortholite 鞋垫,其中K22更是配备了Comfordry40的高级鞋垫,可以提供一定程度的缓震,而S2的鞋垫则在前脚掌大拇指部分和鞋垫其它部分使用了不同密度的材质,从上述图中可以看到。 所以在缓震方面,三双鞋的表现都符合预期。

综上说述,给大家从以上几个方面对这三双跑鞋进行了对比评测,分数如上。

趁着评测的结尾,晒几张自己的成绩单~~其实回想自己这几年能坚持跑下来,既收获了健康也收获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在疲惫的时候也喜欢靠跑步来放松心情调整状态,可以说通过跑步获益良多。 而这也是第一次做跑鞋评测,通过这次评测希望能够和大家分享对于如何跑鞋选择的心得和体验,就像我一直所说的,好的评测一定不只是拍拍几张好照片摆摆姿势那么简单,一定要对评测的对象和评测的资料进行充分的功课。再次谢谢大家。 奔跑吧!兄弟! P.S 文中部分照片和材料引用网络,包括知乎、Asics官网、Adidas官网、跑步圣经论坛等,在此不一 一谢过。

注册或登录get帐号即可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GET-USER-44552  2017-07-31 06:27:09

    完美

  • GET-USER-44552  2017-07-31 06:27:09

    完美

  • GET-USER-638560  2017-02-08 17:43:19

  • GET-USER-440680  2017-01-21 11:31:25

    6

  • GET-USER-612661  2017-01-16 16:34:12

    用心,很赞

  • GET-USER-431802  2017-01-07 10:33:06

    真好

  • GET-USER-488337  2016-12-31 00:58:14

  • GET-USER-443141  2016-12-28 19:27:53

    很少看到这么用心的评测了,点评专业👍🏿

  • GET-USER-278377  2016-12-28 01:56:45

    nike跑鞋都垃圾,老阿迪不错,现在也快不行了,虎牌一直领先无疑

  • GET-USER-289336  2016-12-28 01:34:15

    对于跑鞋的优缺点的评述真是到位,简直是360度无死角了。期待楼主有更多的种类的评测,拭目以待

  • GET-USER-549123  2016-12-27 13:20:49

    必須點贊

  • GET-USER-45343  2016-12-27 13:11:43

    引自 @GET-USER-409659:

    深度好文,用心佳作👍👍

    谢谢谢谢!

  • GET-USER-168640  2016-12-26 09:07:43

    精文评测,大力推广👍

  • GET-USER-409659  2016-12-24 15:27:34

    深度好文,用心佳作👍👍

  • GET-USER-45343  2016-12-24 13:26:49

    引自 @GET-USER-538226:

    比较专业的分析评测

    谢谢兄弟捧场!

  • GET-USER-538226  2016-12-24 13:26:00

    比较专业的分析评测

  • GET-USER-538226  2016-12-24 11:50:54

    文采很好,^_^,对比也十分明确,下了不少功夫啊兄弟。实在专业

  • GET-USER-589232  2016-12-24 01:32:00

    顶一个!希望继续有好的作品!大神!

  • GET-USER-589220  2016-12-24 01:11:09

    狂赞!太专业!

  • GET-USER-498701  2016-12-23 16:54:35

    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