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四# Air Zoom Ultraposite球鞋评测

27

风四# Air Zoom Ultraposite球鞋评测 深夜继续球鞋评测,这次评测的对象是双距今13年前的经典球鞋----- Air Ultraposite,也就是中国鞋迷俗称的“风四”,这次依旧从实战鞋的角度考虑进行选择,同时为了让大家更好的了解球鞋的构造,特引用了部分“龍柒拆解”的图示,希望给大家一个全面的评测和了解。Ultraposite(以下简称“风四”)作为风系列的最后一双鞋,也可谓是命运多舛,原本是作为“狼王”凯文加内特的签名鞋进行的设计,怎知加内特和耐克双方没有达成续约协议,随后加内特就转投了阿迪。而此鞋也就没有了固定的代言明星,印象中也只有基德作为上脚鞋穿过一段时间,耐克也为基德出了PE款。说起这双鞋,有两个话题不能不提起,一个是“风”系列的起源,另一个是FoamPosite----注胶成型材料和发泡工艺的使用。先说FoamPOSTE一次成型材料,这种材料为大家所熟知是从1997年耐克为便士哈达威的第一双签名鞋“air foamposite one”也就是经典的蓝喷开始,其绚丽的外观、独特的制鞋技术以及高昂的售价都让人们印象深刻。而foamposite材料作为一种聚氨酯泡沫塑料。顾名思义,“foam”指的是发泡工艺,“posite”指的是一次成型的工艺。 首先说发泡工艺(foam)和步骤: (1)气体溶解:将惰性气体的超临界液体通过安装在构简上的注射器注人聚合物熔体中,形成均相聚合物/气体体系; (2)成核:充模过程中气体因压力下降从聚合物中析出而形成大量均匀气核; (3)气泡长大:气在精确的温度和压力控制下长大; (4)定型:当气泡长大到一定尺寸时,冷却定型。 然后是一次成型的工艺(Posite)和步骤: (1)将制鞋用的材料调配成为液体面料; (2)将液体面料倒入模具内,进行加热处理; (3)将模具内多余的面料倒出,紧贴模具边处形成鞋壳; (4)再将模具内余留的面料进行加热熟化处理; (5)将模具内的鞋壳取出; (6)把内里放入鞋壳内,经针车加工、表面处理成为鞋面。 因此,根据foamposite材料的生产工艺,可以归纳出foamposite材料的如下特点: (1)一体化:材料连成一体,有较好的韧性和支撑性; (2)可塑性: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制成不同的模具通过一次成型的工艺达到要求的形状。 在1997年这种一次成型的发泡工艺还是非常高成本的制鞋方法,因为这种鞋子的模具具有不可复制性和高难度工艺,模具成型都十分困难,而模具一旦毁坏就要重新进行制作,每一个模具的成本也高达百万美元。而早期的聚氨酯材料多用于鞋底的制作,而将这种聚氨酯塑料泡沫用于鞋身在当时也是作为一种创新而颇具话题性。 说回“风”系列,国内鞋迷将“flightposite”系列称之为 “风”更多是因为鞋子名称的翻译,同时也是因为鞋子外形的飘逸和修身。第一代“风一”在1999年推出的时候就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对它的外观评价也颇为两极化,有人嘲笑它的外观怪异,有人却认为它充满了未来感。不论评价如何,风系列作为耐克继“喷”、“泡”之后有一个使用了发泡工艺制鞋的高端分支。其后作为“风二”、“风三”的系列款也颇受欢迎,前文提到的凯文加内特、“中投王”阿兰休斯顿、贾森基德甚至石佛邓肯等球星都曾上脚,也证明了“风”系列的适用性和广泛性。但是到了随着耐克研发方向和市场营销策略的调整,以及代言人(包括便士哈达威的伤病、加内特的出走)的原因,到了本文测试的“风四“时,发泡工艺陷入了一个低谷,雪藏到LBJ VI代的时候才重出江湖。此乃后话,在这里先不表。作为一双在低谷时期出品的鞋子,风四的设计和配置可并不低谷。风四的设计师Aron Cooper作为风一、LBJ1等经典球鞋的设计者,其资历和经验可谓丰富,他也坦言,风四的设计灵感源于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电影中的“青冥剑”,锋利而化于无形。但是我更喜欢将这双鞋子形容为漫威的英雄之一、瓦坎达的国王---“黑豹”,强壮有力、每一个骨骼脉络都清晰可见,发起攻击时疾速如闪电,而四个显眼的TPU模块和超大的碳板为就像鞋子的铠甲一样提供顶级保护。 言归正传,虽说风四的出现有些生不逢时,但是鞋子的配置可谓超豪华,中底:使用鞋垫ZOOM+后掌ZOOM,即前鞋垫扇形ZOOM+后鞋垫ZOOM+后掌ZOOM+超大面积碳板,鞋面:FOAMPOSITE材料+超大TPU模块。这个配置放在2016年的今天也是首屈一指的豪华配置。鞋子我是在18岁的生日时母亲大人给买的(谢谢妈妈~),当时市场上有纯白和纯黑两款,出于经脏的考虑,我购买的是纯黑的配色,当然其实因为材质的问题,真的纯黑也没有那么经脏。刚出的时候专卖店统一价是1250元,当时的价格已经算是NIKE的高端鞋了,但是因为鞋子生不逢时,再加代言球星也没有,所以感觉球鞋销量也一般(也可能是货少)。入手之后一直实战到11年,基本都在塑胶场地或者木地板,和另外一款轻质球鞋zoom drive af轮换实战。直到JORDAN FLY WADE2入手之后这双鞋才彻底完成使命,不过笔者对鞋子一直非常爱惜,所以鞋子保养的还比较理想。 笔者身高1米84,体重80公斤,每周最少两次球,每次三个小时左右。经常活动的地点还是家附近的塑胶篮球场和室内木地板场地。打法偏内线突破(因为没篮子),作为左撇子,个人习惯从右侧三分线向内突破或者在右侧三秒区要球三威胁。酷爱防守,无论一对一单防还是联防都爱到不行,打全场喜欢下快攻(因为真能跑)。因为笔者的打球风格比较追求身体对抗而且每场球都跑的很多(我是真的爱防守而且要跑快攻),并且突破第一步通常比较快,步幅也比较大,所以非常在意球鞋的启动和贴地感,因此对球鞋的重量控制和缓震要求比较高,即鞋子不能太沉从而影响速度和步伐,缓震也不能太软太塌陷,因为鞋子太软容易导致启动吃力,而且会消耗更多的体能。要做到重量和缓震的平衡的确看起来确实难以兼得,这也是笔者为什么偏爱这双鞋的原因。接下来,送上我的球鞋评测和拆解,满分10分制。

外观:9.5分 风四一拿到手,就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拥有类似风二的造型;鞋面的Foam材料经过了抛光处理,有着与风三神似之;而拉锁的设计又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风一。而为了改善碳纤维板的脆弱问题,特意加了一层透明TPU 保护层,大底纹路依旧是辅以人字纹为主,在注重外表的同时丝毫没有降低对性能的要求,充满了力量感和风驰电掣的速度感。给我第一眼的感觉也像极了黑豹(KD8表示作为剑齿虎,你好),修长的鞋身,风系列标志性的拉链设计,四个超大TPU的安放,可以说整个鞋子充满了未来元素,也验证了这双鞋的设计初衷就是为了像“狼王”加内特的选手而准备的(请自动脑补他咆哮捶胸的画面)。球鞋在风系列当中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给配置了前后掌ZOOM AIR+后掌ZOOM,和同时期的AJ18相同的配置,可见其地位一斑。在那个没有LUNAR技术横飞的年代,ZOOM AIR 是球鞋中底轻质和贴地的象征科技。纵观后面发泡工艺球鞋的打造,不论是ZOOM SKYPOSITE,还是后期的ZOOM LBJ13,球鞋都没有再配置前后掌ZOOM AIR+ZOOM AIR,也或许是因为发泡工艺本身的保护性太强了,所以真的不那么在意球鞋中底的配置,于此同时NIKE的营销策略也发生了定位上的改变,随着后来科比开始推出正代、LBJ系列也作为高端定位,发泡工艺本身也逐渐被挤到到中端球鞋,也就是那时耐克也出了一些例如ZOOM SIGNATURE、盔甲2等以发泡工艺为主的中端球鞋。此时的风四则像最后的守望者,坚守着发泡工艺这项充满未来感的球鞋最后的高端市场。而修长的鞋身搭配FOAM鞋面来为鞋子提供强力支撑,鞋子拉链底部和鞋后跟显眼的5点标志“ALPHA PROJECT”也彰显了球鞋的高端属性,(科普下:“ Alpha Project”代表了Nike最顶级,最创新的产品,是Nike研究室长期针对运动员实际需求而开发出的产品。Alpha Project包括了调查、探索、创新、验证、竞争五个步骤:   1.调查:向运动员本人进行调查,询问他们需要什么样的设计。   2.探索:总结运动员的需求,从中提取重点。   3.创新:根据重点来创造运动员所需要的产品。   4.验证:通过测试来证明新产品是否符合运动员的需求以及是否能为其提供更多帮助。   5.竞争:将产品最终交给运动员助其完成更高挑战并开始投入市场进行销售。   经过“Alpha Project”开发出的产品,会拥有五个醒目的圆点作为标志。) 可以说从鞋子的配置与定价也能看出NIKE当时对这双鞋的重视程,天不遂人愿。另外,笔者买的是纯黑配色,但是鞋面拉链的鹿皮部分没穿几次就容易沾染灰尘而且不容易清理掉,这个算是小瑕疵吧。另外,鞋身的超大TPU几乎没打几次球就开始各种划痕,非常难看。所以日常的保养建议就用湿布轻轻擦拭鞋身即可,TPU的部分要是不打球可能还好,像我一样实战的话,只能祈求运气好了。 就像我以往所说,外观这回事见仁见智,从我个人给角度,我给9.5分。

脚踝保护:9.5分 首先声明,就如我以往强调所说,对于高帮鞋和低帮鞋的脚踝保护一直都存在着各种争议,传统上认为高帮鞋能够更好地保护脚踝,但是也会牺牲了更多的灵活性为代价。同时经过各种数据的统计和研究也显示,脚踝的受伤几率和球鞋高帮低帮与否也没有必然的联系。脚踝受伤与否的原因也是多样的,从职业选手的角度来讲,更多的和脚踝力量的强弱、赛前的固定和护踝是否打好、热身是否充分都有关系。ZK4和ZK5这两双经典鞋同样是低帮,但是科比也没有因为低帮鞋而脚踝受伤,相反穿着ZK4和ZK5拿到了职业生涯最后两个总冠军。风四的脚踝保护充满了细节和诚意,本身FOAM材料的超强支撑性就首屈一指,针对类似于像哈达威、皮尔斯这样的锋卫摇摆人突破第一步步幅大并且变相多的特点,风四的鞋帮设计可以明显看到外侧的脚踝处有鼓起来的圆形的脚踝保护,尽可能保证脚踝的安全的同时不降低灵活性。同时,鞋帮内部使用了高弹性的海绵设置进行保护,保证了变相和启动时的灵活性。风四的鞋带眼一共有6个,可以穿到最后一个并系上拉链完全收住脚踝,即使笔者的脚踝很粗,但是穿到最上面的鞋带眼后系紧鞋带之后也并没有像穿类似ZK10 Elite时的束缚感,而经过细节打磨的风四,在兼顾脚踝的保护性和舒适性方面,完胜很多高帮鞋。但是如我所说,其实真要是想保护好脚踝,还是建议大家一要做好热身,二是尽量戴上护踝,三是平时就要加强脚踝的力量锻炼。

球鞋包裹性:10分 风四的鞋内使用的是全掌内靴,同时还搭配了拉链设计。包裹性放到现在也是无法超越的完美,一是因为修长的鞋身本身就颇为紧实(脚胖的人要哭),另一方面专为亚洲人脚型设计的Advanced Fit技术的使用大大提升了球鞋的舒适性,并且拉链的设计简直是要把双脚的包裹性升级到无法呼吸。笔者习惯从从三分线45度角内切和篮下突破急停变相,这两个动作都属于多方向变速运动,对鞋子的包裹要求也非常高,在笔者系紧鞋带拉紧拉链之后,球鞋强烈的包裹感就让人欲罢不能,感觉无论是急转急停还是突破变相,整个鞋面紧紧地贴在笔者的脚上,突破急停都感觉不到脚在鞋内的滑动,使得笔者在突破的时候更加放心。而笔者在防守时的感觉更为明显,侧滑步和交叉步时大量的长时间横向移动却并没导致球鞋包裹性的下降,从而影响下一个动作的启动,而全掌内靴的设计将双脚的横向移动时紧紧的控制在球鞋的内笼之中,就像第二层皮肤一样紧紧贴住脚面。相比于风一和风二, 风四的一大进步就是将TPU结合了FOAM鞋面,在大大的提升了鞋面的包裹性的同时也小幅度的提升了鞋面的透气性,而四个超大TPU的存在结合着FOAM材质也保锋卫摇摆人在突破挡拆时更加放心,在鞋头周围设置的TPU保护模块非常实用,在脚趾头被踩到的时候可以提供相当程度保护,对于包裹性我给10分的高分。

鞋底耐磨性:7.5分 风四的鞋底用的也是普通橡胶(那个时候XDR技术还没有在篮球鞋当中普遍使用),耐磨性可算是中规中矩,笔者实战三十余次以后鞋子前掌内侧和后掌外侧的纹路就才一定程度的磨损了,相比现在的很多高端鞋子的耐磨系数(就对比我的HD08),已经算是非常不错了。当然鞋底磨损的部位或许也和笔者的打法有关系,因为内切突破而且喜欢转身急停,所以受力点也集中在前掌内侧和后掌外侧,而且球鞋的定位也是内场鞋。但是冲着1250元的价格也确实够娇贵的,希望这双鞋真能复刻的话(估计不太现实),出个XDR版本,那大家就真能当外场鞋驰骋了。所以建议如果没有XDR配方的球鞋还是在木地板和塑胶场地打球吧。为了让鞋子寿命长一点,这双鞋只用在内场就好,同时最好是几双鞋换着打球。考虑到鞋子能艹将近8年,也够本了。

中底稳定性:10分 风四的中底使用的是全掌碳板,没错,你看到的就是全掌碳板,在鞋底的小字依稀写的是“ full length carbon plate”,这也是这双鞋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首先我们要先明确碳板是什么,碳板的作用是什么,碳板其实应该叫碳纤复合材料,因为它是由环氧树脂和碳纤维丝粘合后形成的一种复合材料,这种做法很类似用玻璃纤维和环氧树脂混和的玻璃钢,但是强度更大。碳纤维丝的制造过程是非常复杂的,需要非常高的科技水平。简单说就是将一种叫做聚丙烯腈的高分子聚合物拉成丝,然后将这种丝在氮气中以摄氏2500度的高温碳化用碳纤维丝织成布,再以液态环氧树脂浸泡并冷却后形成的。虽然碳纤维丝重量很轻,但是脆且易断,所以需要织成布,再混和环氧树脂才能改变其物理性能。当混和环氧树脂后,这种材料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结合使得碳纤复合材料在同重量下甚至能超过钢四倍的强度碳纤制品性能优秀,当然价格不菲.这是由于碳纤丝材料的价格是丝绸的数倍,且加工异型模具时报废率极高,而且异型碳纤材料做出后要进行大量手工打磨才能完成,所以价格相当的高。而碳板的作用是什么呢,对于球鞋来说,碳板的作用与足弓的作用非常相似。首先,它的防扭转功能正是为了保护足弓,防止球鞋和脚在巨大的作用力下发生大幅度扭转的情况。因为运动员的足弓一旦扭转幅度过大,容易造成足弓受伤的同时导致交叉十字韧带,很可能意味着运动生命的结束。所以,这个保护功能是碳板最基本的使命。其次,作为承托盘,是起到球鞋支撑的作用,是球鞋的筋骨,由其适用于激烈的运动项目中增加其稳定性。再次,相较于TPU等材质,碳板的重量更轻,其韧性也更好。但是因为成本关系,更多的用于高端鞋款。 而不同于现在的碳板,风四的碳板使用的是3K的锻纹,其成本颇高(ZK1和LBJ4使用的也是3K的锻纹),而不是现在的碳板普遍使用的12K甚至24K的平纹,3K的锻纹的碳板成本更高,但是其拉力和韧性也更好。其特点就是更轻量化的同时还兼具缓震性能,(对于碳板的知识要是讲起来篇幅太大,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度娘或者去看书)鞋底中间放置的大面积碳板,同样将碳板延伸到了前掌和后掌(文中借用了龍柒拆解的图,大家可以清晰地看到。)并且在足弓的两侧将碳板进行了延伸到后跟,笼型的碳板覆盖了整个后掌,大大的增强了鞋底的稳定性。在高速行进时给予足底更踏实的保护。另外,与笔者穿着的HD08和Team T-maci1 相似,风四前掌内侧延伸和外包了具有大底人形纹路的额外的小支撑条设计,增大了球鞋的受力面积从而进一步加强了球鞋稳定性,尤其是急停突破的时候感触更加明显。考虑到锋卫摇摆人大量的挡拆后突破,对于满场飞奔快下时的足底的承受能力考验很大,在变态级鞋面支撑时和保护性的前提下稳定性的增强更有利于跑动多、球风洒脱的球员,例如便士哈达威。但是平心而论,碳板在轻质和延展性方面确实有它的优势,但是在业余玩家打球的时候,TPU和碳板的细微区别很难被体会出来。况且现在AJ29&30、ZK10&11、LBJ11&12&13这些NIKE高端球鞋都没有在使用碳板了(个别季后赛精英版会使用碳板),所以出于成本控制的考虑,可能今后高端球鞋碳板的使用会越来越少。

鞋底缓震性:10分 如前文所说,风四配置的是前后掌ZOOM+后掌ZOOM,和同时期的AJ19配置一样,将前后掌ZOOM放入了鞋垫当中,然后在后掌单独放入一块ZOOM(借用一张龍柒拆解的图可以看到)。虽然和AJ18的配置一样,但是风四的缓震却并没有AJ18的踩屎感和双层气垫带来的拖沓,相反感觉鞋垫中的ZOOM非常轻薄,或许是因为和AJ18的定位不同,AJ18更多的要考虑当时已经高龄的 乔老爷的膝盖和脚踝,所以气垫偏软。但是风四面向的还是能跑能跳的锋卫摇摆人,所以感觉气垫很轻薄。而ZOOM AIR技术作为NIKE的当家科技已经流行了快20年,有硬币型、麻将条型、扇型、3/4全掌型以及可见型ZOOM MAX等等,ZOOM AIR的构造就是一片扁平状的气垫,然后中间由许多尼龙纤维组成,纤维的上下两端有一个织物的平面,用热压的方式固定在气垫的上下内壁,因气体具有等方向膨胀的性质,会有形成球状的趋势,所以会把尼龙纤维拉直成紧绷状态而形成平衡,ZOOM AIR就是利用尼龙纤维的张力与气压之间的相互调节来产生避震与反馈的作用。ZOOM AIR缓震技术从一开始就是运用在跑鞋上,在LUNAR技术出现之前一直作为贴地和轻质的缓震代表技术,而在08年奥运会时HD08前掌开始使用LUNARLITE这种新的物理缓震技术抢占市场(因为恰逢奥运大赛年并且和飞线技术同时推向篮球鞋市场),而相比于AIR MAX和ZOOM AIR技术,早期的LUNARLITE为人诟病的一点就是使用寿命,受制于物理缓震的特点,这种利用分子间的空隙进行缓震的技术都会随着使用时间和次数的增多而逐渐失去弹性。但而经过多年的改良。现有的LUNARLON技术,很大程度上改善了LUNAR材料的耐用性,在不增加重量的情况下延长了缓震的寿命。而相较于LUNAR技术,ZOOM的优点在于耐用性强,不会因为使用次数的增多而下降缓震性。风四的中底设计是前掌扇形ZOOM AIR,后掌是长条形ZOOM(从图中的鞋垫可以隐约看到ZOOM的形状),在落地时,后掌的缓时感受明显但不拖沓;在突破时,前掌感觉贴地较强,启动也不拖泥带水。另外,说道球鞋的速度感,笔者在打球能感觉前掌比后掌也略微有那么一点高度差,相信这也是为了更利于快速启动和灵活快下。在这一点上,NIKE在球鞋中底的细节上下足了功夫。同时ZOOM AIR技术的需要时间来适应,尤其是前掌的扇形ZOOM,需要踩开了之后才能感受到它的贴地感和缓震。另外脱胎于跑鞋技术的ZOOM AIR真心不适合用来长时间压马路,因为ZOOM的特点会导致走路时卸力,笔者平时用来压马路的时候时间久了就感觉到足弓的酸疼。但是在球场上奔跑时真的能感受到不同位置、不同类型的ZOOM AIR所发挥的不同作用,前掌的贴地和启动、后掌的缓震和回弹都发挥的淋漓尽致。所以在缓震方面,我给满分10分。 四、 透气性:6分 风四因为使用的发泡工艺,FOAM最大的缺点就是透气性差,何止是差,简直是太差。不论冬天还是夏天,基本上打完球袜子都湿透了。更何况风四还设计的是全掌内靴和拉链,基本上系紧鞋带拉上拉链之后就没有透气性了,就像我说的,双脚简直不能呼吸。对于鞋子重量从风一到风四都在不断的完善和调整,但是透气性这方面都是一脉相承,基本上都不及格。但是鞋无完鞋,既然给了近乎完美和变态的包裹性和支撑性,就能再苛求鞋子的透气性。再说笔者本身脚也爱出汗,我对透气性的要求也不高,所以透气性方面我给6分的不及格分。 以上就是给大家带来的风四的球鞋评测,老鞋子一定要多拿出来把玩才有乐趣,做一个有故事的鞋子! 1、文中使用了部分龍柒拆解的图片,特此说明,表示感谢; 2、文中关于发泡工艺的原理和特性请教了北京化工大学的两位学长,万分感谢; P.S虽然风四已经退役了,但是前后掌ZOOM的鞋垫仍然性能良好,所以我把鞋垫取出来,放在其它球鞋继续服役~~(有图有真相)

注册或登录get帐号即可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GET-USER-45343  2019-03-30 19:10:37

    引自 @GET-USER-675885:

    看你的文章满满的眼泪啊,tpu和我的一样,已经乌了(没以前的光泽了)。玩这鞋的肯定87年以前的,评测写的也不错,说到包裹性说真的这是我穿过的最裹脚的一双了,去年我打开看了一眼,tpu已经开胶也有裂纹了

    兄弟,握手啊。我85年的!满满的都是回忆。

  • GET-USER-675885  2019-03-20 18:17:48

    看你的文章满满的眼泪啊,tpu和我的一样,已经乌了(没以前的光泽了)。玩这鞋的肯定87年以前的,评测写的也不错,说到包裹性说真的这是我穿过的最裹脚的一双了,去年我打开看了一眼,tpu已经开胶也有裂纹了

  • GET-USER-675885  2019-03-20 18:13:12

    引自 @GET-USER-713872:

    这个真心是冷门级别的大神了,问下当时除了这个纯黑的配色,还有别的颜色吗

    我记得有白色

  • GET-USER-713872  2017-12-08 17:12:04

    这个真心是冷门级别的大神了,问下当时除了这个纯黑的配色,还有别的颜色吗

  • GET-USER-289336  2016-12-28 01:44:45

    高手在民间啊!

  • GET-USER-78384  2016-09-28 13:12:47

    干巴得。

  • GET-USER-45343  2016-07-10 16:25:23

    引自 @GET-USER-192738:

    哈哈,也就是个爱好

  • GET-USER-192738  2016-07-10 11:24:18

    天哪大隐隐于市

  • GET-USER-427943  2016-07-03 23:11:45

    很酷

  • GET-USER-423741  2016-07-01 13:38:32

    反正只要是运动鞋,特别是打篮球的这种鞋,我儿子超喜欢。

  • GET-USER-15179  2016-07-01 06:59:01

    我也弄件衣服登场了

  • GET-USER-15179  2016-06-28 15:05:50

    呵呵

  • GET-USER-45343  2016-06-23 13:29:16

    引自 @GET-USER-34052:

    哈哈谢谢兄弟!

  • GET-USER-34052  2016-06-23 11:01:10

    顶律师,一直喜欢风系

  • GET-USER-45343  2016-06-23 10:15:35

    引自 @GET-USER-120587:

    风一的设计放到现在也是颇有未来感。

  • GET-USER-120587  2016-06-23 09:59:13

    还是风一最好看,实战也不错

  • GET-USER-45343  2016-06-23 02:21:07

    引自 @GET-USER-356068:

    谢谢~

  • GET-USER-45343  2016-06-23 02:20:59

    引自 @GET-USER-307198:

    没错,那个时候还没有装逼的概念~

  • GET-USER-307198  2016-06-23 01:50:24

    好鞋....生错了时代😂 一般买这鞋的基本都是实战控,无装“逼”之心😁

  • GET-USER-356068  2016-06-22 23:59:01

    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