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测评 MELO12 JADE

本人身高186 体重180 学生党一枚 偏爱突破 从初中开始粉甜瓜 那时入了一双十代首推配色 各项性能没话说 但是最终把鞋底操的不堪入目气垫打到爆 各处都有损伤 后来十一并没有入 些许后悔 通过谍照见识到了melo12 心中第一个念头: 我靠 这也算签名鞋 分明团队鞋的球星PE 真是太没诚意了. 毕竟瓜粉也没有过多犹豫 就当花一双签名鞋的钱买双团队鞋在等待喜欢的配色便入了JADE 乍一看的确很普通 无非是一些渐变色加上带有泼墨的黑绿鞋带 唯一让我心动的是鞋面 不是全白而是半黑半白 外观没什么多说了 拿在手里第一感觉 出乎意料的轻 真的是看似笨重 作为偏锋线的球鞋重量把握真心不错 上脚之后 包裹性很满意 似乎是为我的脚型量身定做 前掌一大块分室ZOOM的感觉十分明显 气垫在脚心位置凸起感也很明显但几次实战过后这种感觉渐渐消失 足跟保护一般 每只鞋后跟的地方做了四个泡棉 这样就不会出现不跟脚的现象 实战很舒适 这是第一次上脚的大致感觉 再谈谈实战效果 这双鞋没怎么在外场打过 大概四到五场 鞋底磨损不大 也是我个人比较控制打法的原因 除了内场 平时压压马路也是不错的选择 打完一场不觉得闷透气性不错缓震还是相当不错的 启动时候不拖泥带水 还有容易卡石子 另外在鞋头发现了个小细节 内侧鞋头有印一个“7” 起初没发现 总以为是脏了 鞋底还印了两句话“WHEN THE GRASS IS CUT,THE SNAKES WILL SHOW” “NO STRUGGLE,NO PROGESS”鞋舌出的标 鞋后跟外侧的签名加上这个小小的“7” 只能从这些地方看出来这是我瓜的签名鞋而不是一双团队鞋 瓜蜜还是值得入手的。

新的开始

各位好久不见了!因为本人马上就要中考了,所以最近时间都没有一直在看书,想星期五去打球还下雨了,还好找到一个室内场才能把欠大家的AJ30的鞋评补上,现在就开始吧: 历史和简介:AJ的历史我觉得不需要介绍了,喜欢篮球的多多少少都知道一点关于AJ的历史,做完Nike旗下最伟大的巨星,迈克尔乔丹,Nike拿出了自己的态度,这也是打动乔丹的一点,AJ系列的鞋子一直复刻也一直在推出新的装备,作为Nike旗下有自己生产线和自己规划的团队,AJ的产品只要在其涉及的领域都没有什么比较差的产品,,无论是做工还是独特的设计理念都让人叹为观止!但是无论在什么领域中在强如果篮球鞋没有成为最强,无论在什么领域看来这都是一个巨大的笑话。而AJ30已经成为了背负着巨大任务的一双鞋。因为这是第30代。从第10和第20代上面来看,你可以很明显的看出10代更多的是为了像年轮一样来记录下乔丹着NBA中的光辉事迹,而20代,是把AJ前19代的鞋子的底部纹路加入了一点点表现出来的是AJ前19代对于乔丹的重要以及展现出来乔丹的辉煌。总的来说10代和20代历史意义重于实战意义,而在第30代上,没有表现出历史意义,而偏向实战意义,我有一个猜想就是:AJ团队已经意识到了现在这个百家争鸣的时代,性价比和产品的使用价值高过历史上的意义,所以30代AJ不打算设计成为有历意义的鞋子,而让鞋子更加的偏于实战性能。

风四# Air Zoom Ultraposite球鞋评测

风四# Air Zoom Ultraposite球鞋评测 深夜继续球鞋评测,这次评测的对象是双距今13年前的经典球鞋----- Air Ultraposite,也就是中国鞋迷俗称的“风四”,这次依旧从实战鞋的角度考虑进行选择,同时为了让大家更好的了解球鞋的构造,特引用了部分“龍柒拆解”的图示,希望给大家一个全面的评测和了解。Ultraposite(以下简称“风四”)作为风系列的最后一双鞋,也可谓是命运多舛,原本是作为“狼王”凯文加内特的签名鞋进行的设计,怎知加内特和耐克双方没有达成续约协议,随后加内特就转投了阿迪。而此鞋也就没有了固定的代言明星,印象中也只有基德作为上脚鞋穿过一段时间,耐克也为基德出了PE款。说起这双鞋,有两个话题不能不提起,一个是“风”系列的起源,另一个是FoamPosite----注胶成型材料和发泡工艺的使用。先说FoamPOSTE一次成型材料,这种材料为大家所熟知是从1997年耐克为便士哈达威的第一双签名鞋“air foamposite one”也就是经典的蓝喷开始,其绚丽的外观、独特的制鞋技术以及高昂的售价都让人们印象深刻。而foamposite材料作为一种聚氨酯泡沫塑料。顾名思义,“foam”指的是发泡工艺,“posite”指的是一次成型的工艺。 首先说发泡工艺(foam)和步骤: (1)气体溶解:将惰性气体的超临界液体通过安装在构简上的注射器注人聚合物熔体中,形成均相聚合物/气体体系; (2)成核:充模过程中气体因压力下降从聚合物中析出而形成大量均匀气核; (3)气泡长大:气在精确的温度和压力控制下长大; (4)定型:当气泡长大到一定尺寸时,冷却定型。 然后是一次成型的工艺(Posite)和步骤: (1)将制鞋用的材料调配成为液体面料; (2)将液体面料倒入模具内,进行加热处理; (3)将模具内多余的面料倒出,紧贴模具边处形成鞋壳; (4)再将模具内余留的面料进行加热熟化处理; (5)将模具内的鞋壳取出; (6)把内里放入鞋壳内,经针车加工、表面处理成为鞋面。 因此,根据foamposite材料的生产工艺,可以归纳出foamposite材料的如下特点: (1)一体化:材料连成一体,有较好的韧性和支撑性; (2)可塑性: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制成不同的模具通过一次成型的工艺达到要求的形状。 在1997年这种一次成型的发泡工艺还是非常高成本的制鞋方法,因为这种鞋子的模具具有不可复制性和高难度工艺,模具成型都十分困难,而模具一旦毁坏就要重新进行制作,每一个模具的成本也高达百万美元。而早期的聚氨酯材料多用于鞋底的制作,而将这种聚氨酯塑料泡沫用于鞋身在当时也是作为一种创新而颇具话题性。 说回“风”系列,国内鞋迷将“flightposite”系列称之为 “风”更多是因为鞋子名称的翻译,同时也是因为鞋子外形的飘逸和修身。第一代“风一”在1999年推出的时候就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对它的外观评价也颇为两极化,有人嘲笑它的外观怪异,有人却认为它充满了未来感。不论评价如何,风系列作为耐克继“喷”、“泡”之后有一个使用了发泡工艺制鞋的高端分支。其后作为“风二”、“风三”的系列款也颇受欢迎,前文提到的凯文加内特、“中投王”阿兰休斯顿、贾森基德甚至石佛邓肯等球星都曾上脚,也证明了“风”系列的适用性和广泛性。但是到了随着耐克研发方向和市场营销策略的调整,以及代言人(包括便士哈达威的伤病、加内特的出走)的原因,到了本文测试的“风四“时,发泡工艺陷入了一个低谷,雪藏到LBJ VI代的时候才重出江湖。此乃后话,在这里先不表。作为一双在低谷时期出品的鞋子,风四的设计和配置可并不低谷。风四的设计师Aron Cooper作为风一、LBJ1等经典球鞋的设计者,其资历和经验可谓丰富,他也坦言,风四的设计灵感源于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电影中的“青冥剑”,锋利而化于无形。但是我更喜欢将这双鞋子形容为漫威的英雄之一、瓦坎达的国王---“黑豹”,强壮有力、每一个骨骼脉络都清晰可见,发起攻击时疾速如闪电,而四个显眼的TPU模块和超大的碳板为就像鞋子的铠甲一样提供顶级保护。 言归正传,虽说风四的出现有些生不逢时,但是鞋子的配置可谓超豪华,中底:使用鞋垫ZOOM+后掌ZOOM,即前鞋垫扇形ZOOM+后鞋垫ZOOM+后掌ZOOM+超大面积碳板,鞋面:FOAMPOSITE材料+超大TPU模块。这个配置放在2016年的今天也是首屈一指的豪华配置。鞋子我是在18岁的生日时母亲大人给买的(谢谢妈妈~),当时市场上有纯白和纯黑两款,出于经脏的考虑,我购买的是纯黑的配色,当然其实因为材质的问题,真的纯黑也没有那么经脏。刚出的时候专卖店统一价是1250元,当时的价格已经算是NIKE的高端鞋了,但是因为鞋子生不逢时,再加代言球星也没有,所以感觉球鞋销量也一般(也可能是货少)。入手之后一直实战到11年,基本都在塑胶场地或者木地板,和另外一款轻质球鞋zoom drive af轮换实战。直到JORDAN FLY WADE2入手之后这双鞋才彻底完成使命,不过笔者对鞋子一直非常爱惜,所以鞋子保养的还比较理想。 笔者身高1米84,体重80公斤,每周最少两次球,每次三个小时左右。经常活动的地点还是家附近的塑胶篮球场和室内木地板场地。打法偏内线突破(因为没篮子),作为左撇子,个人习惯从右侧三分线向内突破或者在右侧三秒区要球三威胁。酷爱防守,无论一对一单防还是联防都爱到不行,打全场喜欢下快攻(因为真能跑)。因为笔者的打球风格比较追求身体对抗而且每场球都跑的很多(我是真的爱防守而且要跑快攻),并且突破第一步通常比较快,步幅也比较大,所以非常在意球鞋的启动和贴地感,因此对球鞋的重量控制和缓震要求比较高,即鞋子不能太沉从而影响速度和步伐,缓震也不能太软太塌陷,因为鞋子太软容易导致启动吃力,而且会消耗更多的体能。要做到重量和缓震的平衡的确看起来确实难以兼得,这也是笔者为什么偏爱这双鞋的原因。接下来,送上我的球鞋评测和拆解,满分10分制。

科比11黑金ep上脚评测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nike 官网的描述: 在这简单给大家解释一下,1,Flywire是NIKE于2008年开发的一项革命性鞋面技术。鞋面厚度不到1毫米,而且只依靠细线支撑,这就是NIKE Flywire科技,一种追求超轻量化并且坚固耐用的鞋面支撑技术。想象一双薄如纸的球鞋,鞋面的厚度不到2毫米,而且只靠细线支撑 2,LUNAPLON一种泡棉科技,使重力均匀分散于双脚,达到超轻量及弹性缓震的效果,提高了稳定性和舒适感。鞋。和nike的看家技术zoom而言, zoom属于全能型气垫,快速反应力很好, 而lunarlon主要用于跑步鞋,缓震效果还好,主要在于中底的轻量化,隐隐有未来发展趋势的意思ok,接着往下走 越南制造。3M反光材质 拿到手后的感觉: 包裹鞋子的纸很精致。 鞋子真的很轻。 鞋垫很难抠出来,卡的很紧,看起来还是很实在的。 鞋垫后跟的LUNAPLON 标志。 其他地方: 鞋底的设计还是很帅的。 其实此鞋配上“收脚裤”平常穿穿还是挺帅气的。 鞋垫下面的一层涂胶底我挺好奇,防潮用? 缺点: 包裹感不强,鞋底单薄,网孔的面料不易清洗,前掌部分不够软,脚大拇指和小指的外侧接触面都偏硬。 以下是昨天简单的实战体验: 本人177cm 85kg 打控球和得分后卫 室内塑胶场时间:2个小时 由于前掌较单薄,起跳下地后缓冲简直少的可怜,启动加速也有些力不从心。 而后掌太厚,所以有些前后不平衡 我分别换了一双平常穿的商务袜和一双运动毛巾袜,除了毛巾袜更有包裹感以外,两者都是感觉前脚掌不太舒服,因为是轻量化的鞋子,尤其是拿掉鞋垫后的鞋底,太薄了,以至于感受不到反冲力的强力相应。 中锋和大前锋还是不要买这鞋打球了。估计一场球下来会把弓型脚踏成平足(哈哈,比较夸张。。) 在总结之前:科比11EP和科比11Elite区别:前者发售价1099元,后者是:1599.所用的材质是不一样的。 科比11Elite:鞋面是Nike Flyknit 。也就是所说的编制鞋面。透气性、支撑性都可以说是顶级的。而且鞋垫是后掌zoom气垫搭配前掌Lunarlon 。 科比11ep:鞋面用的是EP鞋面。支撑性什么的都要比Nike Flyknit 差。而且鞋垫只有Lunarlon ,没有ZOOM气垫 原价1599的科比11说白了就是科比11精英。而原价1099的是科比11的普通款 科比11EP总结: 1.鞋子全靠鞋垫,绝对至少占一半的价格 2.性价比不高,不推荐盲目购买 3. 平常压马路还是穿阿达 boost鞋底的舒服,譬如差不多价位的ultra boost 4.中锋大前锋不建议穿着打球

目评pg3与whynot3(萌新上路大神勿喷)

实锤nike狗屎设计师,第一组为pg3,没有任何新技术加入,翅膀缩小一倍,感觉质感也很粗糙,图示配色为nasa联名,连联名都是这个质量可见其他的ep或者gu… 相比之下why not2就显得很有质量了,从aj30开始air jordan的设计师就在实战性能方面下了苦工,目测来看,胜似pg1的后跟带来了足够的支撑性稳定性,鞋提上是威少签名,中底累类似使节8的碳板设计在抗扭转方面也是讲究的不行,鞋底采用多个小圆拼接而成,仔细看会发现鞋面尺码设计在了后跟位置,可以说是很有心机的小细节了,鞋面估计也是用到了类似于battle knite之类的鞋面材料,这几年钩子的鞋面才是真正的杀手锏,初步观察鞋面中部也有类似于动态包裹系统的设计,why not2想必也一定继承了一代近乎变态的包裹性,而复合材料的运用,也会让这双鞋摆脱洗脚盆的美誉了,至于压轴的缓震方面估计是常规的前后掌zoom aor加flightspeed的招牌设计,总得来说,whynot2第一眼就给人一种性价比超高的感觉,确认过眼神,比他基友的pg3好了不知道多少,这么看来aj33的颜面何在!所以与其傻逼兮兮的跟风去买什么aj1还不如放眼同样值得关注的实战鞋系列呢,更何况颜值方面本来就不低,剩下的就交给配色师啦!以上为根据图片浅谈猜测一下,等到发售时笔者入手之后再进一步测评啦,结尾撒花。

欧文5 TACO 初测

塑胶地打篮球3-4小时 走路2天(8小时左右)本人身高172体重156~160斤 打法8突2投型野球手 先说鞋底:文5鞋底抓地力相当变态,可以说比欧文4好,因为欧文4鞋底是需要把鞋底的小点点抹掉才行,文5有种欧文3的变态抓地力! 耐磨有待考证,但是有XDR我还是比较放心 中底科技是这双鞋的重头戏,把后掌气垫变为前掌面积很大的Turbo ,能因为气垫形态改变而让“Nike Zoom”名称有所变化的鞋款,真的是寥寥无几,可见耐克对欧文以及这项科技的重视。官方宣称说,这块气垫,覆盖了整个前掌区域,并且做出了相应的切槽设计,让气垫的弯折能够更加灵活,满足欧文在赛场上需要的灵动感和场地感。但是我真实的感觉是,这块气垫需要磨合期,因为我觉得气垫让我感觉不到场地感,甚至启动有些拖沓!我一度怀疑自己穿的是詹姆斯的球鞋?我体重有将近160斤的只有172个头的小钢炮啊!后掌方面有些硬,但是侧面跟欧文4一样都会有折痕,应该穿几次就会踩软一点。 最后说鞋面,整体的支撑很好,但是我发现鞋带是怎么都系不紧,因为这个前掌的盖子加上飞线的设计让前掌空隙变大,并没有更紧,但是我第二次穿这个问题就好很多,所以我说这双鞋和欧文4一样也需要磨合,因为不跟脚是个领我头疼的问题。总得来说应该是欧文最好的一代了,只是需要磨合期,有啥问题我会在第一时间回复。😉